查理三世(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1485年在位。查理三世是約克王朝的末代國王,也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 愛德華四世之弟,1483年攝政(愛德華四世遺詔封理查為護國公lord protector,享有攝政權)。傳聞其殺害侄子愛德華五世即位(英國史學界至今對“塔中王子”的下落存爭議,無定論說明查理是元凶)。鎮壓了要求王位繼承權的白金漢公爵叛亂。但在和裏士滿伯爵亨利·都鐸的交戰中,由於部下威廉·斯坦利叛變而失利被殺。,
簡介
查理三世是英國曆史上少有的幾個死後飽受唾罵的君王。1483年,查理三世登上王位,而此時正值“金雀花王朝”內部兩個旁係約克王朝和蘭開斯特王朝為爭奪王位而互相征戰(史稱“玫瑰戰爭”)的動蕩時期。執政期間,查理三世推出了一係列自由化改革措施,比如製定保釋法案和解除對出版印刷行業的限製。但是僅僅兩年之後他便被亨利ⷩ𝩐𘧚軍隊戰敗身死,金雀花王朝亦告終結。
亨利ⷩ𝩐𘧙都鐸王朝後,查理三世開始被曆史學家們描繪成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君,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他被指謀殺了他的兩個侄子囚禁於倫敦塔“塔中王子”,而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則是莎士比亞的曆史劇《查理三世》中的那個駝背的篡位者。
查理三世遺骸被發現 暴君可能得以洗冤
雖然貴為英格蘭國王,但是他死後究竟葬身何處一直是一個謎。他的名字是暴君的代名詞,但是500多年來一直擁有不少崇拜者。英國當地時間2013年2月4日,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幾名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英王查理三世的遺骸,從而點燃了查理三世的崇拜者們給他們的“暴君”恢複名譽的希望。
幾位來自萊斯特大學的考古學家、遺傳學家、係譜專家和相關領域的科學家當地時間2月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經過反複化驗,他們驚訝地發現,考古學家2012年8月從一個破敗的市政車庫發現的人體骨架,竟然真的是15世紀最後一個戰死的英格蘭暴君查理三世的殘骸。
該小組首席考古學家理查德ⷥ𘃧說,他們做了一整套檢測,無可置疑地證明,那副骨架殘骸就是查理三世的。
萊斯特大學考古學院院長林ⷧ揥 斯 霍爾說,該項發現“很可能重寫英格蘭的那段曆史”。
一直亦有曆史學家認為,查理三世的“暴君”形象是都鐸王朝的繼任者塑造出來的。比如專注查理三世時代研究的曆史I學家菲利帕ⷦ麗就認為,5個世紀以來,撰寫查理三世曆史的多半是 一些懷有敵意的人。她希望查理三世遺骸的發現能有助於揭示查理三世生死的真相,以及他死後是如何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從而恢複他的名譽。
“我們一直研究他,現在又發現了他為他回複名譽的時候終於到來了。”菲利帕ⷦ麗來到萊斯特大學圖書館看見被安置於玻璃箱子裏的查理三世遺骸時,興奮地說。
查理三世1485年8月戰敗身死後,他究竟葬身何處一直眾說紛紜。曆史記載說,他的遺體被一位聖方濟各會的教士埋到了萊斯特一座教堂裏。後來,該教堂被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下令拆除,教堂的具體位置便逐漸被當地居民遺忘。後來又有傳聞說,查理三世的遺骨被人挖出來拋到了附近的河裏。
2012年,由萊斯特大學考古學家理查德ⷥ𗴥 雷帶領的一個考古隊通過地圖索源法和鑽地雷達技術,最終確定了一個市政停車場就是史書記載中埋葬查理三世的教堂的地點。當年8月,他們從該停車場發掘出了一具明顯是死於戰爭的成年男性的骨架。然後,他們又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等科學檢測,認定死者死於1455年至1540年間,年齡大約為20至30多歲。最後結合曆史資料和通過與查理三世後遺DNA配對,確定他們發現的就是查理三世的遺骸。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